0731-88458227

名家名师讲堂|梁琼麟教授:类器官芯片+AI-多学科交叉引领生物医药创新的颠覆性技术

2025年11月24日 17:38 田星 点击:[]

11月22日下午,由我校研究院主办,雷火·竞技承办的名家名师讲堂系列讲座在济世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梁琼麟做题为《类器官芯片+AI驱动的生物医药研发与精准应用的新模型与新范式》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喻嵘副校长主持,全校500多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学习。

梁琼麟教授深耕生命分析化学与生物医药新技术领域,在讲座中系统解析了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核心概念—通过3D培养技术构建的类器官与微流控技术支撑的器官芯片相结合,可在体外精准重现人体器官结构、微环境及功能,破解传统2D细胞模型临床相关性低、动物实验伦理争议大等行业痛点。他重点阐述了该技术在药物研发、精准医疗中的突破性应用,从肝、肾、血管等器官芯片模型的构建,到抗肿瘤药物筛选、中药配伍评价等实际场景,展现了类器官芯片高通量、高仿真的技术优势。

在AI融合创新部分,梁教授提出“类器官芯片+AI”的全新研发范式,通过多组学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结合,实现生物标志物识别、药物组合筛选与疗效预测的智能化升级,推动新药研发从“单靶标”向“多靶标”、从“动物试药”向“人体模拟试药”的革命性转变。此外,他还分享了全球监管政策进展,介绍了中美欧在非动物实验技术推广方面的最新举措,凸显了该技术的产业化前景与行业变革价值。

讲座交流环节,我们彭彩云副院长围绕生物与医药专业、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与梁琼麟教授展开深入探讨。针对学院提出的“专业学位硕士科研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欠紧密”等问题,梁教授建议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协同的实践评价体系,将实践成果、企业项目等纳入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库,提升学生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亦深化了师生对生物医药前沿技术的认知,更为我校生物与医药学科建设与专业学位硕士点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