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0日,我校作为协办单位的2025年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与储运产业发展”在长沙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主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承办,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与储运产业发展”为主题,共设置48个分会场、开展500余场次报告,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探讨农产品加工与储运及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战略。

我校作为协办单位,充分发挥在药食同源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积极组织师生参会并深入参与学术交流。会议期间,我校专家团队共作5场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医药院校在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实力,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杨勇教授在“药食同源功能配料和食物过敏”专场作题为《中医药经验的科学传承与药食同源产业技术创新》的报告,深入探讨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产业技术的融合创新。

在“青年科学家”专场,翦雨青副教授分享了《“甜树茶”青钱柳叶中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系统解析了青钱柳叶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袁志鹰副教授以《基于肠-脑轴探讨百合鸡子汤对CUMS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为题,从肠道微生态与神经调控的角度揭示了传统药膳的现代科学机制。


此外,郑慧副教授在“功能性食品研发及功效研究”专场汇报了《荷叶膳食纤维改性工艺探究及其开发利用》,为药食同源膳食纤维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郑淘副教授在“益生菌与肠道健康”专场介绍了《改性对非消化性多糖理化性质及其肠道微生态调节功能的影响》,为功能性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次会议展示了我校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创新进展,为大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